目前分類:誰用功我用功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美學的經濟--台灣社會變遷的60個微型觀察

作者: 詹偉雄 (數位時代雙週刊 總編輯)

出版日期: 20057

出版: 藍鯨出版

(部分內容為原文,摘錄自此書,當中也有本人之認知及註解)

n          從商品,設計,使用,工作,服裝,到品牌,城市及品味美學著手

n          美學經濟在台灣:

台灣的製造業走到瓶頸,淨利走到谷底,代工已不再是唯一之途,必須從理性知識為美學感性, 但台灣如何走向美學經濟?

製造業以生產條件為依歸,如何兼顧生活條件,生態條件,有美學的,風格的生活,才能創造出美學的風格化的產業發展,生活條件和產業條件要相和,台灣的工作者談不上有美的Life Model, 若設計行銷人員本身未在生活上藉由創意及甜度,就無原創產品及服務問市。

例﹕LV MH 集團的營業額為兩個台積電之多

華哥筆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輕時倒是貢獻給公賣局不少,酒乃穿腸之物,然三杯黃湯下肚,誰還管他是不是穿腸,其實到了現在的年紀,似乎啤酒已不是心中的最愛,變得不是那麼愛喝啤酒,變得喝啤酒只是為了解渴,現在不愛喝啤酒的原因,大至歸類為:

 

1.   受了長輩,包括我媽的影響,喝得總是自釀,自浸的濃酒,舉凡葡萄、楊桃、靈芝、刺五加等,美味與香度,自然是啤酒所不能比擬。

2.   喝啤酒是一件很辛苦,費力的事,所付出的勞力投資報酬率太低,包括上厠所的頻繁次數。

3.   期待自己趕快長大的心態,總覺得喝啤酒是年輕人才做的事。

4.   喝啤酒傷身的程度,比濃酒要來得強,至少導致痛風的可能性比較高,而且喝啤酒隔天造成頭痛的可能性亦高。

 

伍佰是好的朋友是許效舜,因為他常常在電視上呼喊著,「朋友~舜仔」,可見他們兩個人感情之深厚,就是這樣,台灣啤酒這樣的一個品牌歷久不衰,打著「上青」的名號,硬是搞的麒麟啤酒一蹶不振,曾經是不用擔憂外來品牌市場侵蝕的台灣啤酒,面對著當年國外品牌的來勢洶洶,似乎是不得不有所做為,根據近來市場的研究報告,證明台灣啤酒的廣告作為果然奏效,除了台灣啤酒的固定消費群,以及價格優勢之外,好喝其實是在市場上屹立不搖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一樣是好喝何必捨棄價低的本土品牌而就價高的國際品牌呢,除了那些急欲切割本土色彩的消費族群。

 

我常在想為了打進年輕族群市場,去除本土色彩,讓台灣啤酒另創一品牌, 塑造一國際品牌形象是否可行,包括全英文包裝,以及時尚化的行銷及廣告手法, 打進所謂夜店市場,以增加市場佔有率呢?說來似乎是不容易,或許就投資報酬率來講,即時能夠增加佔有率,但所花費的行銷資源,可能划不來,多花了十塊錢,卻只多賺3塊錢,甚至會反過來衝擊到原來的母品牌,所以這個念頭應該是無法實現的。

華哥筆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歹戲拖棚」這句話是許多企業導入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之後貼切的寫照,初期來講最常以,「員工用的不習慣,用一陣子情況就會改善」為說詞,可是經過一段時日之後,發現的問題似乎不是使用上的問題而是適切與否、工作效率是否提昇、作業流程是否更為簡便,人工作業是否因此減少以及統計是否更為精準,事實上並非如此,很多問題產生發生在企業本身以及ERP 系統優劣亦有很大的關係。

    我在此要強調的是專案管理的重要,以導入ERP這個系統而言成立專案小組專責來負責是有極大的必要的,問題是某些企業內部的員額數量並不允許企業成立一個ERP專案小組,或決策者根本沒有所謂專案管理所需的常識(五大程序( 起始、計畫、執行、控制、結案 )和九大知識領域(整合管理、範疇管理、時間管理、風險管理、品質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溝通管理、採購管理、成本管理),成立專案小組的組成結構大約有分兩種:

1,專責專案小組(Projected Organization) :組成人員專事負責專案的推動,而非調任,專案小組須由一專案經理來負責專案的成敗,有決策及流程掌控的權力,下轄專案組員。也就是說這個專案小組的經理及組員為全時(Full-Time)的推動及執行專案的進行。

2。調派編組而成的專案小組(Matrix Organization): 組成人員為由各部門調派相關人員,組成專案小組,部分小組成員為非全時(Part-Time)來支援專案的推動及執行,而依專案經理及組員涉入的程度由弱至強又分為Weak MatrixBalanced Matrix,及 Strong Matrix。這樣的組成方式有時甚至連專案經理都是兼任性質。

    但通常許多企業導入ERP並未採取專案管理的概念,沒有運用專案管理最基本的管控工具,如甘特圖,甚至只是由公司的功能性部門(Functional Organization)來做分散的支援,一來權力及責任歸屬不清,導致多頭馬車,時間分配不良,支援員工分身乏術,各個環節缺失責任無法歸究。最後導致事倍功半,在導入後正式上線使用時,比使用一般進銷存會計套裝軟體,付出更多的人員心力及時間,甚至在系統的維護方面亦產生極大的缺失,反浪費公司極大的資源。

    就企業建置ERP的狀況及缺失來說,除軟體供應商本身的問題如服務的品質,產業知識及索費合理性外,大致上分為產品及企業本身:

一、在選擇產品方面如產品屬性及優劣,產品有分通用型(因通用,反而不能滿足企業的特殊需求),客製化(除大部分通用功能外,可為企業特殊需求做客製化的修改及增減,但缺點是雖可客製化,但往往對某些非特殊需求,軟體商亦歸類為客製化部分,公司也因此付出許多額外的成本及溝通時間)

除了產品本身的類型外,產品本身的品質亦是一大關鍵,在國內外有許多ERP開發商,品質不一, 價格亦天南地北,企業本身是否可以承受因品質及價格所帶來的資源消耗,若遇品質表現及價格無法成正比的時候,在正式上線之後才發現這樣的問題似乎為時己晚。

二。 從企業本身來看,問題大概如下:

1. 各部門的需求無法整合及配合,各部門考量其功能及便利性,專案經理(主其事者)未予協調及整合各部門的需求,或甚至未徵詢各部門末端使用者的需求,反而是由非大量末端使用者的主管階層提出需求,而這些需求恐只就大部方向做調整,並無法顧及大量末端使用者真正的需求。

華哥筆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