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年輕時倒是貢獻給公賣局不少,酒乃穿腸之物,然三杯黃湯下肚,誰還管他是不是穿腸,其實到了現在的年紀,似乎啤酒已不是心中的最愛,變得不是那麼愛喝啤酒,變得喝啤酒只是為了解渴,現在不愛喝啤酒的原因,大至歸類為:

 

1.   受了長輩,包括我媽的影響,喝得總是自釀,自浸的濃酒,舉凡葡萄、楊桃、靈芝、刺五加等,美味與香度,自然是啤酒所不能比擬。

2.   喝啤酒是一件很辛苦,費力的事,所付出的勞力投資報酬率太低,包括上厠所的頻繁次數。

3.   期待自己趕快長大的心態,總覺得喝啤酒是年輕人才做的事。

4.   喝啤酒傷身的程度,比濃酒要來得強,至少導致痛風的可能性比較高,而且喝啤酒隔天造成頭痛的可能性亦高。

 

伍佰是好的朋友是許效舜,因為他常常在電視上呼喊著,「朋友~舜仔」,可見他們兩個人感情之深厚,就是這樣,台灣啤酒這樣的一個品牌歷久不衰,打著「上青」的名號,硬是搞的麒麟啤酒一蹶不振,曾經是不用擔憂外來品牌市場侵蝕的台灣啤酒,面對著當年國外品牌的來勢洶洶,似乎是不得不有所做為,根據近來市場的研究報告,證明台灣啤酒的廣告作為果然奏效,除了台灣啤酒的固定消費群,以及價格優勢之外,好喝其實是在市場上屹立不搖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一樣是好喝何必捨棄價低的本土品牌而就價高的國際品牌呢,除了那些急欲切割本土色彩的消費族群。

 

我常在想為了打進年輕族群市場,去除本土色彩,讓台灣啤酒另創一品牌, 塑造一國際品牌形象是否可行,包括全英文包裝,以及時尚化的行銷及廣告手法, 打進所謂夜店市場,以增加市場佔有率呢?說來似乎是不容易,或許就投資報酬率來講,即時能夠增加佔有率,但所花費的行銷資源,可能划不來,多花了十塊錢,卻只多賺3塊錢,甚至會反過來衝擊到原來的母品牌,所以這個念頭應該是無法實現的。

 

國際化的啤酒品牌是為了佔領本地人的消費市場,但本土的台灣啤酒卻反而打進了在台灣的老外的心。

 

2001年在台北舉辦的世界杯棒賽,當時預賽日本對古巴,在天母棒球場賣了個滿座,身為棒球迷的我當然也不能錯過這難得一見的精彩比賽,就在等入場的時候,在球場外圍幾個老外提著啤酒,聊天打屁,我凑了過去,得知他們是加拿大來的人士,我表達了對加拿大隊憂心,因為他們已經快擠不進八強了,順便問問他們台灣啤酒好喝,他問的回答真令人興奮,原來他們來台灣只喝台灣啤酒,因為好喝又比較便宜,證明台灣的內需市場,其實是不太需要打所謂的國際形象,尤其是所謂功能取向產品,其實就休閒活動來講,啤酒其實是功能取性大於感性取向的,除了夜店之外。就如以資訊大國自居的台灣,BenQ在內需市場是不需要太多的國際化品牌取向的,只要告訴我新產品資訊及多好用就好了, 感性取向是可以點到為止的

 

就拿麒麟啤酒來講,當初打進台灣市場,的確造成一番風潮,就像他們的品牌, 「一番榨」一般,萃取第一道麥汁所釀造,果然,在市場作為,真的就只能萃取到開放菸酒進口的第一道麥汁,就只能聽到市場上告訴他們,市佔率即將「呼乾啦」。

 

麒麟啤酒是國外品牌,雖然來自日本,深受日本文化影響的台灣,頗能接受切入本土意向的行銷手法,似乎比中國的青島啤酒,請了日本姑娘楊思敏,弄了個日本居酒屋的場景要來得高明。所以麒麟啤酒也曾經風光一時,奈何造化弄人, 這時台灣啤酒覺醒了,台灣BEER「上青」,而「呼乾啦」只不過是啤酒的基本配備,有青才敢大聲,呀不然麒麟你是想欲按怎,就這樣台灣啤酒擺脫了麒麟啤酒的追趕。

 

雖說,青島推出了一個不太貼切的廣告,現在想想就有點無法釋然,明明他是中國品牌,在中國反日情結居高不下的情況之下,訴求的竟是日本意向,是不是忘了要打的是天下最本土的台灣啤酒,而非日本啤酒,還是為了訴求在台灣潛在的日本概念所做的一支還算耳熟能詳的廣告,奈何就市場銷售來講,青島似乎又比麒麟略勝一籌,撇開廣告訴求不談,原因也許在於,青島啤酒名號,其實在台灣早以深植人心,另外在功能取向上,青島啤酒的確不輸給台灣啤酒,原因就是好喝,或許是我主觀認定,也許各位可以試試,看看是否我所言不假,另外就行銷而言,似乎不像麒麟啤酒來個純本土訴求,跟台灣啤酒正面交鋒的廣告作為一樣,青島啤酒選擇了一個迂迴戰術,有點本土又不會太本土,有點中國,有點日本,卻不是那麼的台,所以目前青島啤酒在市場還能佔有一席之地,對某方面的不作為,卻造就了與眾不同的成效。

 

想想這樣的場景好了,在MOS,在Room18,在Naomi麻煩給我一瓶台啤,麻煩給我一瓶麒麟啤酒,麻煩給我一瓶青島,是不是不太搭軋呢,也許這就是本土化或東洋化所必須付出的代價,所謂的時尚化年輕化的夜店的市場,不可謂不大, 然這一塊的市場似乎不是以上所列的三大品牌所能涉足的,當然也給了海尼根, 百威一個立足之地,尤其海尼根已然成為台灣的啤酒市場的第二大品牌,遠勝於青島啤酒,別忘了年輕族群的巨大消費力,最高明的是海尼根,根本就不是定位在於本土族群,訴求的不是江湖氣息,也不是內容物的優劣或功能取向,加上全英文且綠色的包裝,以及原封不動的外國廣告在台播映,輕鬆詼諧,沒有「吃苦當做吃補」的悲情,也沒有說明它有多「青」多「順」,事實上包裝似乎比台啤更「青」,管它好不好喝,不「台」就好,就是要海尼根。

 

這是這樣海尼根成功了,比起棒球場上穿著貼身泳裝舉牌的百威小姐要引人注目多了,更令海尼根興奮的是,君不見路邊攤、啤酒屋、海產店本土色彩濃厚的場所,已有不少人桌上擺得是海尼根,相對於百威在台灣的夜店裏看不到明天的太陽,而海尼根卻已然迎向陽光充斥在各個原本應該全然屬於台啤、青島、麒麟的台菜桌面上。不能全然相信廣告的效用,然卻又不得不臣服在巨大的廣告威力當中。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人願意找個時間,和我一起去夜店找尋墮落是為了明天更加充實的感受,或者去露天海產攤,體驗本人怎樣都去除不掉的江湖息氣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華哥筆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