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不是有金馬獎的頒獎典禮,海角七號除了最佳男配角及電影歌曲及之外,似乎並沒有得到其他實質的獎項,不過,小成本的電影能夠力拼大卡司製片的電影,能夠有這樣的成就,真是令人喝釆。

 

尤其是最佳劇情片頒給了「投名狀」,並不令人意外,假設最佳劇情片是頒給了海角七號那才有點奇怪,雖然它是部很不錯很好看的電影,可是就製作的細膩及刻劃深度,著實比不上其他大電影。叫好叫座不見得得獎,也許才是金馬獎的精神,否則金馬獎將落於民粹與鄉愿。

        先撇開評論此番金馬獎花落誰家,各有見解,但是衡諸新聞報導中,評審委員們對於「海角七號」無法得到最佳影片的原由,看了實在令我覺得可笑不已,諸如:

 

「評審還特別點出田中千繪的演出,太過剛烈,不似日本女性剛中帶柔」

 

「老奶奶看信,卻沒開燈,不太合乎生活邏輯,而這幕日軍撤退的場景,也因為電影預算不夠,場面處理完整性有待加強。」

 

我要談的正是刻板印象,為啥日本女生不能剛烈,又為啥要剛中帶柔呢?而當你生活遇到瓶頸,挫折,受人欺負,又為啥要矯情柔弱呢?假設田中千繪所演的角色不夠切合實際,沒有得獎,也許可以說得合情合理。但馬如龍的代表會主席,難道就真的切合實際嗎?刻板印象中,民意代表跨足黑白兩道,或說根本就是個黑道,所在多有,你用刻板印象來審視馬如龍演活了這個代表會主席,可是我是不是也能用我的刻板印象來講,民意代表縱使是黑道人士,請問有那位民意代表會講自己的興趣是「刣人、放火、怨家、相拍」呢?有那個代表真的是在外那麼樣的蠻橫呢?反而是白道中的政府官員才真的傲慢優越。

 

演戲本來就必須將現實作為放大以突顯角色,馬如龍確實詮釋的很好,所以他得獎了,但角色中的作為與現實是有落差的,那又怎樣?

 

假設日本女性真的不能那麼剛烈,而要剛中帶柔,那麼田中千繪演得不像你們刻板印象中日本女性所應該有的那種表現,那又怎樣?

 

假如是如此,那麼我是不是也可以說「馬如龍演的鎮代表會主席,太過蠻橫,與現實人物有所落差」所以不應該得獎。

 

日本女性真的是要剛中帶柔嗎?田中千繪是日本人,她演的也是日本人,或者她根本不用演,可是一旦是演戲,不就是必須要這個樣子嗎?假如評審是說他的演技還不夠純熟細膩或感動人心,那麼我還尚可接受,可是他們偏偏講出一個與頒給馬如龍男配角獎相為矛盾的理由,令我不能認同。

 

要說演得最切合實際的人物,我到是覺得茂伯演的最好,雖現實中沒有那麼的戲謔,但著實我從很多歐吉桑身上,看到茂伯詮釋的角色,有相似之處,那就是「老人囝仔性」。最佳新演員應該頒給茂伯的,就我的看法,偏偏評審給了只有三十分鐘的短片「跳格子」的還看不出來何啥演技的姜聖民。

參考: http://blog.udn.com/maijoyu

 

而老奶奶看信沒有開燈,也許是評審眼中,片中不夠細膩處之一,可是這又是刻板印象中的評判,就我的看法而言,我反而覺得看信不開燈,反而是很正常,在我們生活中常發生的事,為啥不開燈,不就是懶得開,不就是不開也能看,那就不用開燈,我們不就都這樣嗎?

 

說到日軍徹退的場景不夠完整,請問這部電影是叫「海角七號之台灣光復」嗎?拜託一下好嗎?是要多完整,我們是要看海角樂團,看茂伯,看故事發展,感動於信的內容,看到阿嘉找到老友子,徹退場景本來就是點到為止,如果日軍徹退的場面交代的太完整或場面浩大之類的,那麼評審會不會怪徹退場景太過於喧賓奪主呢?

 

評審肯說出理由,我很歡迎,但獎項歸屬恐有矛盾之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華哥筆記 的頭像
    華哥筆記

    華哥旅遊與生活真面目筆記

    華哥筆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