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的創作性,竟產生於獨立的時間?。帶著最近剛買的「千年一嘆」,在誠品敦南店的咖啡座?窩了整個晚上,直到午夜,眼前時有美女來回穿梭,與之手中的書,卻有莫大的對比,古文明的探索,相形於現代的都會人潮,當在頃讀段落之間,抬頭省思,竟充滿了趣味,令人難以釋卷。專心與顧盼,交會進行,而竟產生了火花。似乎在他人的動態中,反而容易找到自身的寧靜,相較於獨處時,卻常天馬行空的胡思亂想,而致痛苦萬分。  

     生活的起伏,才構成了生命的完整性,幽默與感傷,驚嘆與悲嘆,讚嘆與感嘆,往往在週遭,輪番而來,觸動了我們的思緒,蘊育而放之,便有了生活的色彩,渲染出偉大的人生百態.
--------
      常想我這樣土生土長的鄉下青年,隨著現代化的波浪,而漂流到城市來,行囊?什麼都裝了,卻遺落了對土地的感情,將它留在原地。土地帶給我們豐富的生活經驗,日夜洗滌,有如醬瓜般地難以更動氣息,但來到了城市,與長生於此的人相處,卻被迫卸下自己所擁有過往的生活體驗,而重新確立標準。有著「庄腳俗」這樣的形容詞,其實是可愛的,卻常常淪為譏諷的言詞,我深以為憾,但憾得是曾幾何時,我們已經要用品味及回憶,來追尋「庄腳俗」的意境了。  

     燒柴火煮開水洗澡的日子不再了,第一次吃牛排,依著不熟的食物不能吃的傳統觀念,點了全熟,隔天牙齒疼的辛苦不再了,見到高樓大廈數樓層的趣味也不再了。也許吧!生活的現代化,反成了對過去生活回味的觸媒。而我們在隨波逐流中,若能有如此的感悟,也許不至於被同化了。  

     縱然眾人的眼光,加注於自身,產生了許多的行為藝術,是自然,是做作,不管如何,就像余秋雨在書中自序所談「中國書法,大筆一揮,總有諸多遺憾,卻不宜在收筆之後,再描來描去」。
--------
    「千年一嘆」尋覓文明古國的種種,就像埃及金字塔的建造,至今無人理解,再高深的考古學家,當佇立在金字塔的時空中,也只能感嘆自己的無知了,到最後不得已,只好把歷史的功績,歸給了神秘的外星人。這是歷史的眼光,也可以是生活的眼光。

     許多人尚未踢到鐵板時,總是不曉得自己的無知,常在與朋友交談中,會聽到「我看人很準」的言語,也許訧是看得人不夠多,或者未曾因為看錯人,而蒙受委屈。也曾在大學時,看到過社團舉辦「輔導就業中的中學畢業生」活動。似乎當時的大學生總有一個天真的想法,認為受了比別人多一點的正式學制中的教育,就有了資格去教育受正式管道教育低一點的人,殊不知他們受的社會教育可是比大學在學生要多太多了,我這樣評論吧「精神可佳,但資格不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華哥筆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